明月 圆月——思念
9、月亮
A、古诗中的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,是相思之情的载体。
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(李白《静夜思》)
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(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)
“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。
”(唐•王建《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》)
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”(唐•张九龄《望月怀远》)
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”(王安石《泊船瓜州》)
“料得年年肠断处,明月夜,短松冈。”(苏轼《江城子》)
B、明月还常常蕴涵边人的悲愁。
“回乐烽前沙似雪,受降城外月如霜。”(唐•李益《夜上受降城闻笛》)的悲亢幽怨。
“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”(唐•王昌龄《出塞》)的悲壮雄浑。
C、有时明月还蕴涵时空的永恒。
“古人今人若流水,共看明月皆如此。”(李白《把酒问月》),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D、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,有圆有缺,月圆可喻亲朋相聚,事情结果圆满;月缺可喻亲朋分离,事情不如人意。
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。”(苏轼《水调歌头》)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“恨君不是江楼月,南北东西,南北东西,只有相随无别离。
恨君却似江楼月,暂满还亏,暂满还亏,待得团圆是几时。”(宋•吕本中《采桑子》)即借月亮的这两个特点来喻人事。 。